隨縁居

中醫認為人體本身的運作, 猶如宇宙天體, 當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時, 則人體運作正常, 反之有一力量有「過」 或「 不及」時,表身體的運作就「 失調」 , 隨之的解決之道是「 抑過與補不足」 , 即所謂的「實則泄, 虛則補」 , 由於身體各器官, 各系統有「代賞」作用, 故「病症」的所在並不完全是「 病灶」所在. 所在「八綱辯證」須辨明「實症」: 病癥所在即是病灶. 與「虛症」: 病症所在非病灶, 而是由他處引起的.

 

古代中醫沒有借助高科技儀器, 無法對人體的各項功能做「量化 」的過程, 所以在臨床診斷病人何處出問題, 是以「望, 聞, 問, 切」的手段, 取得各項基本資料, 再透過「 八綱辯證」 的推論, 導出「質化 」的結論, 同時在推論、辯證過程中,  判斷治療的手段.

 

亦由於無法借用精密之科技儀器, 中醫在每一個診斷過程, 無法經過「絕對性的量化 」, 而直接導出「相對性的質化 」 , 此種狀似粗糙的「二元化過程 」 , 且是經過許許多多「 八綱辯證」 的「二元化過程 」串接而成的結論. 猶如電腦中的世界, 在1024種狀況, 經過10位元的二元表示法, 可以精準的表達.

 

 

(雖然意猶未盡, 但仍在學習中, 故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