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縁居

 

「 養生治未病, 中醫治將病, 西醫治已病」

 

自幼只覺一年有半年是在感冒狀況, 尤其常在流鼻水, 打噴涕, 經常感冒之前就覺得腰部發涼, 母親甚至幫我縫制一條腰單, 讓我穿在衣內禦寒, 在亞熱帶的臺灣是十分罕見. 到了高中, 由於就讀新竹中學, 在辛志平校長的領導下, 四育並進, 體育更是不在話下, 而我的經年感冒就不藥而愈.

 

大約在2005年我的左臂因睡覺壓到. 如同以往不太在意, 半年後竟然不舉, 連穿衣都需要老婆大人幫忙, 回臺二個星期密集治療亦無大效. 而經人指點打了套不見容於中國的氣功, 竟然三天見效, 亦開起了我對 “氣 „ 的興趣.

 

當時突發念頭, 已近五十歲, 知天命之際, 還看什麽管理之書, 制勝之道. 反而該看看健康方面的書籍. 上可照顧母親, 日後自己全家亦是可以備而使用. 是應該投資的項目, 於是乎每年都看了十來本的醫學書籍. 由生手逐漸也整理出相當的知識, 尤其近一, 二年, 開始試行各種養生運動、 作息與飲食, 再印證書本上說的說明, 已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本著走過必留下腳印的精神, 嘗試整理自己看過、試過, 並似乎理解的東西, 做為自己溫故而知新的準備, 亦希望有專家先進能指點一二, 都是令我感激不盡.

 

黃帝內經云: 「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將病, 下醫治已病」. 此言之成理. 今將之改為「 養生治未病, 中醫治將病, 西醫治已病」, 似乎更為符合今日醫學之狀況,  為何如此說呢?

 

西醫治已病

 

西醫是架構在微觀理論上,  大量借用現代科技的功能並採用開放式結構, 也許是歷史短, 對新生物並不會排斥抗拒, 而不但理論、實務都是大大方方公開接受各種挑戰、 非難, 而結果亦是誠誠實實地描述清楚, 讓人檢驗復製. 甚至最為重要且可能危險的合成藥, 由設備, 原料, 製程都一系列管控. 到藥效成份與其結果, 包含副作用, 反作用都一一造冊成為資料的一部分. 所以西醫, 如同政治制度的民主, 雖然不是萬能, 但就是透明.

 

西醫的最大成就是, 一旦有確定的發病目標, 它幾乎就有對應的方法與藥方, 可以將此問題相當有效地“ 處理„ . 而這種處理的成功率, 處理後的副作用是什麽等等, 都一覽無遺. 所以即使藥石、 手術後不治, 人們仍是 “死而無憾 „.

 

西醫的缺點是, 分工非常細致化, 雖然在窄細領域裏的專業性具備了, 但是人體各器官各系統的運作是互相互相連接, 互相引響. 並不是如西醫的分類各自為政, 即是近十年來, 西醫已都經驗到人體器官的“代嘗 „ 作用, 發病的一方, 並不全然是病源的所在, 但逐一的各科檢查, 不但過程曠日費時, 且所費不資, 是一種極為昂貴的看診.

 

另外其藥物, 大都是人工合成或提煉的成藥, 所以作用力, 副作用力都是極強. 由於歷史極短, 其藥方的副作用, 甚至反作用都是尚在累積經歷中.

 

中醫治將病

 

中醫的架構是完整而有效的宏觀理論, 以陰, 陽, 五行理論說明了身體主要器官一五臟六腑的相互影響關系. 由八綱辯證, 來透視身體的問題, 尤其是十二經脈的發現, 至今即使科技發達, 仍不能明暸遑論說明, 為何中醫如此神奇.

 

目前西醫雖知人體有自律神經來控制身體五臟六腑的運作. 但實際臨場醫學檢查時,表大多要等到器官發生病變, 才能確定問題, 而更是借助大量昂貴器材才可以勉強定位發病所在.

 

而十二經脈, 除了涵蓋對應之臟腹外, 對其控制各臟腑的系統都一一勾畫出來, 不但在臟腑發病之前( 將病 )可藉由經脈的異常工作(八綱辯證)狀況查知, 且由各經脈互動(陰, 陽, 五行說)得知病癥與病源所在

 

所以「中醫是治將病」. 不需等臟腹病變方知身之已病, 而「西醫治已病」. 且由病癥的經脈(三陽或三陰病)而確定病情的嚴重性, 而中醫的解決方案, 不管是藥石, 針灸等, 都僅是扶弱抑強完全不像西醫的特效藥, 化療, 放射療般地將病癥所在之處, 好壞細胞皆玉石俱毀. 所以說西醫是治病, 中醫是治人 – 僅恊助人體各運作系統(自律神經)恢復正常, 而由自律神經指揮各運作系統發揮原本功能, 再撲殺病毒而恢復身體健康.

 

中醫的缺點就是毫無長進, 千年如一日, 不但理論沒有進一步推演,  連使用的輔助器材完全與現代科技絕緣. 理工出身的我, 實在不明白, 由政府到醫院到病人, 現在都沒有壓力想採用最新科技來輔助起把脈之準確度. 畢竟人是七情動作, 而指間的觸覺亦是退化之日, 而為什麽要將一個濟人慈心的醫師, 發時間在練習把脈? 誰知道把脈結果是否有偏差? 而脈診是聽聞望診至為重要的一環, 對往後步驟的辯證, 下藥更是有決定性的一環. 我非常懷疑, 讀了七年的醫學系, 再加上十年的把脈經驗的中醫師能十無一失的將把脈搏意義都弄清楚而無誤?

 

當然由中藥由採取, 製作與成份都無一定量的標準, 則無 “定量 „的約束, 想求“定性 „的結果就難保證, 這亦是為何中藥或中醫雖然一再證明其效果, 但無法說明適用環境與條件, 由另一組人員復製出相同結果, 則不但無法算是一嚴謹的科學, 亦很讓眾人能放心採用, 殊為可惜.

 

西醫由於全面標準化, 所以即使剛執業的醫師, 都相當值得信賴; 而中醫師沒有數十年的經驗, 就要依靠所謂的「醫師緣」了.

 

養生治未病

 

若了解人體的運作原理, 可以知道人體有多道的保健系統, 一道一道的保護身體, 有皮膚將細菌, 病毒, 隔離在體外, 有黏液將剛入內的異物撲捉住, 而白血球與淋巴液T細胞等. 幾乎都可以將之趕盡殺絕, 否則亦是使其無法危害到身體運作.

 

有句話說: “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 , 在健康領域裏亦是非常適用. 我們若保養身體如同保養愛車, 不但不過度使用, 而超出其負載能力, 且定期保養, 經常註意每一個零件, 則身體自然會像車子可以一直使用正常, 而不拋錨.

 

養生的首要就是保持身心愉悅的狀況. 心靈凈化, 身軀輕鬆, 則自律神經與荷爾蒙系統自然會協調運作, 而不會干擾到身體的各個系統的正常運作.

 

心靈健康了, 責身體健康就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作息習慣, 運作習慣. 身體自然就可以保養良好, 操作正常了.

 

每個人一生都會對身體付出相似的時間來保養, 而養生是一種零存儲蓄的做法, 而西醫是一種整付在病房的做法, 不但結果不一樣, 過程亦大不相同. 不管西醫或中醫都算是對已病的身體作"救急", 而養生是對身體作"救窮".

 

朋友們平日有空多做養生活動, 則健康如銀行的存款自然經常有盈餘.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