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縁居

一般公司,尤其是工廠經驗,容易於把銷售任務模擬成生產任務來處理,但這是常見的迷失。工廠一旦要走出OEM/ODM業務,無可厚非地,就把焦點集中在客戶之尋找,這樣的活動僅能稱為銷售。他們天真地期望客戶像OEM一樣符合所有的條件:有計劃的大量購買以及有相當能力的付款能力,但卻忽略僅有銷售推力(Push),而沒有市場行銷的拉力(Pull),很容易處處受到阻力。市場行銷(Marketing)就是為創造市場對品牌產品的需求;而產品銷售(Sales)僅為產品迎合市場需求的主要區別。若只有迎合需求,而這個需求又並非自己所創,則競爭會因該需求沒有專屬性,而變得很激烈但利潤很低。若能創造需求,尤其是這個需求是因你自己的品牌所來的,則你可以如入無人之境般地獨享需求及其所帶來的利潤。

 

行銷策略並非一門單純的課題,較像藝術而非工程化理論。所以對工程出身的工廠,常常無法掌握市場上的變化,或把市場開發用工程手腕來處理。由於市場本身是開放性,所以基本上決定因素是無限個,且每一個因素是變數,而非常數,隨著市場的生命週期,其決定因素的加權指數,亦隨之變化。但是市場的變化如同易經談的「易」,(即是變易)是形式上的變,而其精神上是不變。所以市場上要領先競爭者,就要掌握趨勢,預測未來,以利於對資源分配的管理。要掌握趨勢,就須體會易經上對勢的說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則窮」,公司內部的體制與公司外部的市場,是否為最佳的匹配?匹配得當,則公司運作可以魚游自如於市場之中,不得當則寸步難行。

 

春暖、夏熱、秋肅、冬寒是氣候形式上的變化,亦是氣候不變的道理,一個公司曾經運行很好,是配合上了市場場上的易、時空轉夥,經營困難,就是無法配合上市場的易,市場上變化的易,亦是銓釋著市場變化的精神,而此精神是不易,精神本身是沒有變化。

談到任何何策略面,就必須加強策略本身的邏輯理論。

 

在講求效率報酬率的工商時代,一切以功利主義掛帥。企業的任何動作,都會牽動公司資源的使用,對有限的資源產生排擠作用。因此所有決策之前均釐清「手段」和「目的」的分野,事後檢驗亦需依「目的」來評估「手段」的適用性。必要時,需對重要事項設定幾個檢驗點與階段性目標,以避免將寶貴資源大量投入沒有成果的不歸路。

 

孔子說「君子不器」,是鼓勵人在做事時,不要將自己侷限為特定的功能,而固執原既定做法。譬如說,釘鐡釘,要用鐡錘;鑽鏍絲,要用鏍絲起子;鋸木材,應該要用鋸子等。要把自己訓練成「工具百寶箱」,因工作不同而使用所需要的工具。不能想要用鐡錘做所有的事情,「成功不是決定在努力的大小,而是在努力的方向」。嘗試用鐡錘把鏍絲拔起,將是如「緣木求魚」,即是努力流汗,仍是給人嫌到流涎。做事是如此,做人態度也應如此,不能一味温良恭儉讓,當剛強折衝之時,亦應據理力爭;若全然剛烈,失去粗中有細,則如大樹,暴風之下必然斷枝,甚至拔根而枯。所有做法,應釐清「手段」和「目的」,是「理直氣壯」還是「理直氣和」,端視對象為何。服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