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縁居

 

往年我、內子與小孩多次邀請您在暑假期間來德國與我們同住,讓我們有機會帶您到鄰近國家玩玩,您均以年紀太大、路途遙遠、語言不通會無聊,反而不如待在台灣來得舒適等理由捥拒了我們。上個月初(11月),利用回台灣出差時,探望居住在新竹老家的母親。與您家常閒聊時,您主動提起明年要來德國住幾個星期,這讓我喜悅萬分。但同時讓我當場感傷不已的是,想來的原因卻是為了拍些生活照與影片,做您生後追悼會上的準備。

 

十幾年前您正式皈依成基督教徒後,除了每週日都上教堂做禮拜,並參加過好幾次教會為往生教友舉辦的追悼會,這讓您感慨很深。您認同並喜歡追念儀式的莊嚴肅穆,會上播放了往生者生活照與影片,並介紹了他們生平的故事,使得參加者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這一年來,不論在家裡或電話中與您談天時,您總是多次提到您身後的事。亦提到希望往生後,我們小孩也要這樣做,不要像佛教儀式上哭哭啼啼在很悲傷的氣氛下送您走。您希望您的子女能感念您,您的朋友能記得您就好了。

 

回德的路上,我一路懊惱自己的疏忽。回想起在我和妹妹同時考上清大時,先父原先的聯合報同事來採訪報導我們。我和妹妹都不約而同地感念去世父親的教導,反而沒有提到與感恩您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拔長大。隔幾個月後,您在某次談話的場合說出您的心情,當時讓我非常懊惱自己的疏忽。 我問我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在您離開我時,才講出感恩、懷念您的話,為什麼不能在您仍健在時,讓您知道我是如此感謝您。如果我有任何成就,除了內子外,母親就是在背後推動我成就的一雙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如此耳熟能詳的警世之言,我為什麼還不知警惕呢?如果我現在能及時表達,就不會造成我日後的遺憾。

 

a3從1988年來到歐洲建立事業,如今時光荏冉已近二十個年頭。二十年來在異鄉發展的高低起伏變化,是我人生重要的歷程。回首來時路,我總是反覆思考著自己是如何成就今日的自我。 除了感恩和惜福是我一直以來不變的自我鞭策原則外,另一個支持我在此立足、建立事業的力量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郭洪秀霞女士今年己76歲,屬馬,新竹人。她身體健康,笑口常開。二十多年來持續在新竹長春老人大學上課,她求知慾超強,不論是鋼琴、繪畫、中文、日文、英文等,她都興致勃勃地學習。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到附近公園做早操,然後白天活動滿檔,直到晚上十點就寢。生活規律、個性樂觀,不熟識她的人,完全看不出來她在41歲時歷經了人生最痛的苦。

 

父親生前是聯合報新竹特派記者,我國三那年的教師節,在採訪歸途不幸車禍,他沒來得及見我們最後一眼,也沒有留下半句話,就這樣當夜於新竹省立醫院撒手人寰。 一夜之間我們變成沒有父親的孤兒,而母親失去她生命最重要的伴侶。

 

父親受的是日本教育,是位標準的嚴父。生前對我們的管教如同對自己一樣非常嚴格。我仍記得只要有任何一個孩子犯錯,就施行連坐法。我們家五個小孩,或多或少都依年紀或錯誤輕重處罰。而我的母親是中國傳統的慈母,從來沒有處罰過我們,或大聲訓斥過我們,頂多只是說再不聽話,回來告訴你們父親。所以母親扮演的是温柔的、無壓力的,卻總是在家裏照顧我們的角色。

 

a4父親去世後,她被迫要身兼雙職,背負起家庭的重擔。那時我正值青春叛逆期,雖然個性內向,不愛講話,但卻脾氣很忸。 母親為了要養活全家,經常要裡外兼顧,若無法符合她原先答應我做到的事情,我會因此和她鬧情緒。她欲哭無淚的情景,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父親突然地去世對我的衝擊很大,在我年少的心靈裡,種下揮不去的陰影和恐懼,每當母親出門時,都會擔心她亦會一去不復返。我感觸最深的是,有次我在家裡等母親回來,一方面抱怨氣憤母親晚回來,一方面也擔心母親的安危。但當她回來時,卻是看到她流著兩行淚回來,等她走進房間後,才放聲哭出。看見母親這樣,年少無知的我亦不自覺熱淚盈眶。 那個晚上,我爬到樓頂,坐在那裡望著滿天的星空,突然之間我覺得長大了,似乎感受到現實無情的世界。 雖然我不知道母親在外受了什麼苦,但這個景象,卻讓我印象深刻,至今難以忘懷。她有苦但卻說不出,因為孩子還太小不懂事也無謀生能力,最小的弟弟當時才滿九歲,甚至還不完全明白父親是不會回來了。

 

在父親去世之後,家裡沒有其他收入,完全靠母親一個人利用她手上的一點錢,並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買公債或股票賺取些利差。她也做些像是賣牛奶等的小生意,我們在那時要幫母親去送牛奶,但我們小孩子總是怕被同學撞見,故意繞遠路走小巷子避開人群。那時母親看穿我們的心事,需急送時也不再勉強我們,經常都只好自己去送。

 

母親必須獨力負擔家計,幸而我們小孩完全沒有學壞,部份原因來自於父親生前的嚴格管教,但真正該感謝母親給我們穩定的成長環境,並讓我們在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 她很有生意頭腦,結婚前就比父親有錢,她懂得如何利用省錢去賺錢。至今她除了不愁吃穿外,她還幫五個孩子個個都購置了房產。而她自己過著勤儉樸素的生活,仍捨不得花錢享受。

 

a4我仍記得十幾年前,我回台灣出差在家時,她問我能不能上班時順道載她去老人大學? 在車上還一直向我解釋,因為當天有鋼琴課須背兩三公斤重的鍵盤到學校,我問她為什麼不坐公車或計程車?回答才讓我知道她每天都走超過15公里的路去回長春老人大學、買菜與拜訪朋友。她擁有令人稱羨的資產,卻仍很節省,每天連公車都不坐,過著苦僧般的生活,卻不以為苦。

 

我父親有剛強正直的個性,在與人的應對進退上少了柔性與彈性。但母親凡事順勢而為,對於事情會執著但不躁進,該做的雖會緩但扔持續去做,很有耐心。她有不畏懼困難的個性,並且保持著戒慎恐懼去面對挑戰。我經商的頭腦,這也應是來自母親,對成本控制、量入為出有一套想法,能夠保守經營,在商場上獲得自保再求發展。

 

我深深地體會到,母親在父親去世後的轉變,由一個柔弱的女子變成一個堅強的母親,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猝變。父親去世後,很多人來提親,母親當時決心獨力照顧孩子,忍受生理上的寂寞和生活上的壓力,只為了保護孩子教育和成長的環境,並沒有讓外力來影響我們。 我在結婚前和內人講,請她多擔待些,體諒母親的辛苦,不要讓她有失去小孩的感受。 內人也能了解母親的孤獨,而更孝順她,盡力回報她撫飬我們的辛苦。

 

但母親不會為環境所困,在父親去世後,而孩子已長大在外成家立業。面對家裡的空巢期,她雖然獨守老家,努力地將她的行程排得很滿。填補了父親的去世和孩子們不在身邊的空虛。 我非常感謝我的母親,她現在能在如此的高齡,還能繼續如此愛護我們。她年事已高仍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對我們孩子們最大的幫助。倘若聽到母親身體不好,那我必定得立刻回台照顧她老人家。 在歐洲已有相當成就的事業,勢必受到相當的衝擊。 她如此地把自己身體照顧好,讓我沒有後顧之憂,讓我在沒有太大的愧疚下,在他鄉全力衝刺自己的事業,也為自己的後代,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就這點上,母親對我的恩惠真是無法形容。

 

在我也為人父時,於出差時,也時時浮現思念子女的心情,和感受到思念另一半寂寞之苦時,才體會到做母親的辛苦。我每個禮拜六一定打電話向她報平安,也要求內人和孩子也和她聊天,短則十幾分,長則一個小時,十幾年來沒有間斷。

 

a6母親常說我每週都記得與她聯絡,很感謝我。若這樣讓她掛歯,那我就更應該懷有萬倍感恩的心情。在我父親去世後,她能以孩子們成長的環境為重,在面對人生的抉擇時,選擇獨力扶養我們,沒有導致我們有偏激的思想,而教育我們個個有所成就。如今我們兄弟姐妹都各自在事業上擁有一片天:妹妹已經拿了一個博士學位、兩個碩士學位,在美國生活的很好;我在歐洲也有一番成就,負責近十家的跨國公司,二哥也在台灣和大陸開公司。有時我母親也笑說,孩子們成就太大也不好,成就太大,就不在身邊。雖然母親非常期望我們能多陪著她在一起,但我知道她犧牲自己的寂寞,而努力成全子女的成就。

 

母親不管在她的人生歷練、想法和做事的態度上,都讓我有水乳交融的感覺。這幾年隨著年紀的增長,且遠離故鄉在異地打拼,經常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和險惡環境搏鬥,我在心智和人格上多多少少要蛻變去適合這個環境。 每次我懷著要陪母親說說話,解解她寂寞之心思子之情,但每每完畢之時,母親卻消除我心中的陰霾,撫平了我激動的心情,總是能使我獲得最大的鼓勵和慰藉。我想回報養育之恩,卻得到更多的關懐與祝福。我非常慶幸有這樣的母親,她總是能從我的需求來和我交談,而不是以她的需求來和我說話。

 

幾前年,事業順遂時,年年可以賺上百萬歐元時,母親總是在稱讚之餘,勉勵著我不要失去自我並多幫忙別人的話。我可以在她面前像個孩子一樣,沒有任何負擔,講出心裡的喜怒哀樂,不用刻意包裝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母親總是像温暖的陽光暖和了我的冷漠,撫平我驛動的心。

 

這兩年市場不景氣,在和母親談話後,我心裡總能獲得平靜和喜悅。母親總是很柔和地提示我,而這些提示正是我心裡的話,而不知道放在心裡那個角落。 母親像大海能接納我一切的激動的情緒;也像一座港口,在我像遠走它鄉的一葉孤帆,經歷大風大浪和狂風暴雨後,回到她身邊就立時風平浪靜、陽光普照了。

 

自前年把分出來的祖先牌位,移來德國家中後,每次上香時,最後我總祈求觀音菩薩保佑母親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能夠健康地活到應享的天年,日後能平靜無憾地離開世間。所有的孩子都會努力做好我們份內該做的事,不會辜負她的養育之恩,她的殷殷期待 – 她的努力可以造就孩子們的最大成就,子女會永遠紀念著她的恩德。

 

我希望藉這遍文章,不僅向母親表達我心中的感恩,也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母親對我的一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母親謝謝您

s1

 郭琛於德國2006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