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縁居

 

大部份的疾病是人體本身問題所造成的「虛症」, 若即時而正確的處理「虛症」, 亦是可以避免惡化為「實症」, 甚至器官病變的發生. 「虛症」的對治, 正是中醫的強項. 由於確定病症為實症或虛症為首要之務, 否則後面任何治療都不會準確有效, 所以對病症的實虛再深入探討。

 

「實症」是確定外邪侵犯人體, 而人體無法去除, 成惡化的狀態, 治療方案才是將病症去除. 在西醫診斷「虛症」常判為健康, 也是一般人會疏忽的「將病」或稱「亞健康」.  

 

對「虛症」的治療方案, 就是補人體所不足之處, 即可恢復健康, 錯誤治療反會造成身體進一歩惡化. 以我們熟知的公司經營來比喻為人體的病情診斷與病情治療方案:

 

例如公司某一產品面臨外部強烈競爭, 常因某一競爭者的銷售手段或新產品, 使銷售急轉而下. 僅是單獨此產品的問題, 這就是「實症」. 「實症」的治療方案就是針對此產品來檢討.

 

當公司出銷售問題與產品本身無關, 而是公司本身競爭力不足, 例如現金流量不足(血), 各個運作系統不足(氣), 膽識不足(元陽), 公司的資本額額不足(元陰). 改善問題是依本身競爭力不足之處改進, 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限在問題的表象.

疾病呈現「虛症」的原因可能是, 先天元氣不足造成, 但常為後天元氣過度損耗而成不足, 如起居紋亂、縱欲過度、久病耗損、失血等造成.

 

有了虛症的概念, 再來看看具體的「虛症」的類別.

 

「虛症」有元陽不足的「陽虛」與元陰不足的「陰虛」, 與運轉系統問題, 如推動各項基礎代謝的氣不足, 稱為「氣虛」, 與攜帶能量物質的血不足, 稱為「血虛」, 這些不足而引起疾病統稱為「虛症」. 

 

陽虛
人體「元陽」是元氣的無形能量, 會呈現出熱力、活力. 當元陽充足,則人就充滿活力,若元陽虧損,則人體熱量不足畏寒怕冷。陽虛是人體元陽虧耗而出現的一種虛症。

 

猶如公司作風保守或懦弱, 造成公司對外都無能量表現. 換言之, 一切底子都好, 就是膽識不足, 不知或不敢表現出來.

陽虛的典型脈象是伏脈與結脈, 有虛的特徵, 陽虛就需要用溫陽方子或像帶鹿茸的補陽方子來滋補.

 

氣虛
「氣」是人體推動各項基礎代謝的動能.  肺臟氣不足則有呼吸短氣、聲音低微、胸悶不舒的問題;心臟氣不足則有心悸、心神不安、搏動無力等問題;脾臟氣不足則有胃納不佳、胃脘飽脹、大便溏瀉、消化不良;膀胱氣不足則有小便無力、淋漓不盡問題;大腸氣不足則有排便無力、大便秘結的問題;循環系統功能氣不足則有血流緩慢、血瘀、血滯等等問題。

 

猶如公司的各個運作系統功能不足 , 有權無責與有責無權的權責不清系統, 造成公司員工士氣低落, 活動都是有氣無力, 病央央的表現.

 

氣虛的典型脈象是細脈, 中醫認為氣虛主要在脾、肺、腎問題. 氣虛就需要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補氣的補品來滋補, 代表性的中醫處方是補中益氣湯、建中湯。


血虛
血是人體推動各項基礎代謝的的有形載體. 身體呈現血量不足時, 稱為「血虛」. 表象是面無光澤、面無血色. 當「血虛」問題呈現在人體外表時, 已經說明人體內部亦有血虛問題. 而這些「血虛」問題中, 常因為人體的氣也不足, 所以中醫常在補血藥中加入補氣藥,在補血之餘同時補氣.  用意是在補血、活血後, 立即由氣推血, 改善面無光澤、血色之「血虛」問題, 以增強補血效果。

 

猶如公司的現金流量不足, 使得公司做任何活動, 都沒有具體表現. 「血虛」問題常帶有「氣虛」問題.

 

血虛的典型脈象是澀脈, 中醫認為血虛需要選擇阿膠、熟地黃等補血的補品來滋補, 代表性的中醫處方是四物湯、十全大補湯。 

 

陰虛
人體「元陰」是儲存元氣的能力,除了儲存人體元氣的能力外, 具有滋潤人體臟腑器官,與制約「元陽」過度亢奮的功能. 所以元陰虧損導致的陰虛症, 具有兩個特徵,就是乾燥, 像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皮膚乾燥等和元陽偏旺, 如潮熱、盜汗。


猶如公司的格局不大, 負責人沒有能力或資產、資本額均不足, 無法聘用與留住好的人才, 造成公司做任何活動, 都無以為繼.  在資本額額不足, 規模太小下, 卻想立足以資金為重的產業, 就會造成內部運作「挖東牆補西牆」, 狀似忙碌而產值甚低的現象, 以為公司經營不善是單子接太少, 結果是訂單接愈大, 公司經營愈危險.


由於「陰虛」表象是乾燥和元陽偏旺, 直覺難與元陰產生直接的關連, 所以陰虛症的疾病最易被誤診. 此時病症呈現「熱、乾」的表象, 並不是元陽過旺, 而是元陰虛不足, 如此才造成人體有陽旺的表象.


元陰虧損最先影響到的就是腎, 像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眩暈耳鳴。其他臟腑的陰虛有,在心臟陰虛症會出現心煩失眠、兩顴潮紅、五心煩熱等症狀;在肝臟陰虛症會出現頭暈耳鳴、面部烘熱、抽搐、心煩易怒等症狀;在胃腑陰虛症會有飢不欲食;在肺臟陰虛症會出現乾咳無痰或是痰少而黏.


由於中醫認為腎是元陰儲藏的地方,在治療各種陰虛時, 常常都須滋補腎. 陰虛的典型脈象是數脈與牢脈, 有虛熱的特徵, 六味地黃丸最適合作為陰虛滋補的藥方。

 

我們可以將中醫講的「陰」視為人體儲存能量的容量, 「陽」視為人體呈現熱能的能力, 「氣」視為人體呈現動能的能力, 而「血」為人體輸送能量物質的載體.


「陽虛」意味著人體熱量不足而畏寒怕冷, 所以穿厚衣服保暖, 喝熱湯、薑湯等溫熱食物都是改善「陽虛」的具體作法.


「氣虛」意味著人體將能量轉化為動能的能力不足, 所以各種新陳代謝動力均有問題, 人體看起來亦是沒精神、病央央.


「血虛」意味著人體血量不足, 或有血瘀、血滯問題, 看起來面無血色。


「陰虛」的問題最為嚴重與複雜, 因為「元陰」視為人體儲存能量的容量, 不管是先天不足或是後天失調, 一旦儲存能量的容量小了, 則任何風吹草動, 人體抵抗力都難以招架. 並且陰不足時, 陽稍微一動作, 就會有陽旺的假象. 所以有陽旺的表象時, 一定要檢視是否為陰不足造成的虛症? 或是確實侵犯人體的外邪太強悍的「實症」.

 

實症 ( 可參考許達夫成功抗癌黃金實踐篇 )
中醫認為血氧循環十二經脈有其時序, 若固定在某一時辰身體都會感到不適, 則為實症. 另一旦臟腑發生病變, 則為實症, 「實症」是確定外邪侵犯人體, 而引起的疾病, 尤指病症即是病因的所在, 治療方案就是將病因去除, 病症亦同時去除.

 

心的實症
心臟脈絡阻塞不通, 導致心臟缺血缺氧,引起冠心病、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 西醫是較中醫快速有效.

 

肝的實症
肝的疏泄作用出現障礙, 會肝氣鬱結、肝火, 表現是情緒抑鬱,急躁易怒、頭脹耳鳴、舌紅苔黃、脈象弦數等內熱的症狀。另有濕熱邪氣侵犯肝膽,肝氣不能正常疏泄, 膽汁不能正常排泄, 而導致皮膚以及小便顏色發黃(黃疸)、右脇肋部脹痛、沒胃口的現象.

 

實症有肝脂肪, 然後B型肝炎, 慢性化後成肝硬化. 肝硬化有黃疸加腹水, 上半身有蜘蛛狀血管腫, 大姆指根部有斑點等特徵.  到此時通常中醫較西醫為佳. 若肝硬化進一歩惡化, 就是原發性肝癌與其他器官轉移性肝癌, 就很難再由中醫徐徐調養了.

 

脾與胃的實症
常見的脾胃的實症是脾濕胃火, 導致水濕在體內過度積聚. 凡是中醫上的濕熱疾病,都和「脾虛則濕」有關. 黃連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熱燥濕解毒,中醫常用黃連治療各種濕熱病症。

 

西醫上叫感染性疾病的發生是體內環境問題,體內的濕熱才是造成外界感染性病毒、細菌能在體內滋生的真正根源!

 

胃火即胃潰瘍、急性胃炎, 主要是壓力所致, 加上飲食、藥物剌激, 破壞了胃液與保護胃璧黏膜的平衡, 嚴重著更惡化為胃癌. 通常中醫較西醫為佳.

 

實症亦是由於人體長期處於虛弱(將病), 在新病因加入後, 惡化了人體原已不平衡狀態, 而為已病. 若因平日疏忽, 直到病情惡化為危急, 則西醫是較中醫快速有效; 若輕度病情, 中醫以「事緩則圓」較西醫為佳. 但手術後的身體調養, 在中西醫不全面結合情況下, 除非醫生同意, 最好選擇其一, 避免藥性的衝突. 而中藥的藥食同源觀念, 是遠較西藥為佳, 亦避免身體負擔而二次傷害.

( 12, 06, 2011- 郭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