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縁居
中醫認為,人體是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若人體臟腑器官與各項基礎代謝的發展、變化都依屬性而分「陰陽」。所以説,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須達到動態平衡才為健康。
陽的特定屬性,如明、表、熱、動、上、外等等,而陰的特定屬性,如暗、裏、寒、靜、下、內、等等。
脈象分為陽脈與陰脈, 陽脈是浮脈類、數脈類、實脈類等具有表、熱、動之特質, 而陰脈是沈脈類、遲脈類、虛脈類等具有裡、寒、靜之特質。
脈象雖分二十八脈, 但其中組合遠超出此二十八種脈象, 若同性脈類相兼, 如陽脈相兼陽脈, 陰脈相兼陰脈, 則病情並不複雜。若陽脈、陰脈相兼, 如寒熱相雜、虛實相錯, 舊疾加新病等, 則須謹慎由問診中詳加詢問以分析病情。
所以中醫一般定義, 浮脈為表証, 表示身體仍有正氣與外邪抗。沈脈為裏証, 表示身體正氣不足與外邪抗, 僅能自保。 數脈為熱証, 表示身體反應很激烈, 才使心跳加快。 遲脈為血少氣滯証, 表示身體氣與血有量或功能上的不足, 才使心跳加變慢。 緊脈(痛)為實寒証, 表示身體因實寒而血管收縮, 造成不通則痛的現象。 澀脈為血少氣滯証或受寒造成。 滑脈為痰飲証, 外邪先傷體表衛外之陽氣,進而影響肺氣宣肅而生痰,與脾胃健運失常,濕阻而成飲,如果久病衰老,腎陽不足,對水飲的蒸化分利失司,可形成水腫。短脈為氣不足証,為氣虛。
脈象都是相兼脈, 或稱「合脈」。 見常合脈有下列情形,
浮緊脈: 浮為表証, 緊(痛)為實寒證, 受風邪與寒邪侵襲, 因不自汗故緊脈。
浮緩脈: 浮為表証, 受風邪與寒邪侵襲, 因自汗故能緩脈; 受濕邪侵襲, 而緩脈; 脾胃虛弱, 而緩脈。
浮數脈: 浮為表証, 數為熱邪侵襲的虛熱。 虛熱即是陰虛陽亢之象。
浮滑脈: 浮為表証, 滑為痰証, 肺炎之象。
沈細脈: 沈為裏証, 細脈為血虛, 氣不足才會沈脈, 此為氣血兩虛。
沈緩脈: 沈為裏証, 水濕停滯(脾濕), 而緩脈。
沈弦脈: 沈為裏証, 弦脈為肝鬱証。
沈遲脈: 沈為裏証, 遲脈為寒証。
沈澀脈: 沈為裏証, 澀脈血少氣滯証或受寒造成。
弦細脈: 弦脈為肝証, 細脈為血虛。
弦數脈: 弦脈為肝証, 數為熱邪侵襲的虛熱。
滑數脈: 滑為痰飲証, 滑數脈亦可能為懷孕。
弦滑數脈: 肝火造成的痰飲証。
洪數脈: 洪數均為熱盛, 津液常不足。
細數脈: 數為熱証, 細脈為血虛、陰虛之象。
脈的寸部對應上焦, 左腕(心)右腕(肺), 關部對應中焦, 左腕(肝)右腕(脾胃), 尺部對應下焦, 左腎與右命門。
常見浮脈兼其他脈象
浮脈表示不會有「氣虛」問題 , 但可能在「陰虛」、「血虚」下會有陽亢的浮脈。
脈浮而遲 風邪所傷
脈浮而數 風邪與熱邪所傷
脈浮而弱 血虚
脈浮而緊 風邪與寒邪所傷
浮脈的位置
寸部浮脈: 風熱痰濁聚集上焦, 左腕(心)右腕(肺)
關部浮脈: 肝氣旺盛, 脾氣虛弱, 左腕(肝)右腕(脾胃)
尺部浮脈: 腎氣衰虛, 二便不利
沈脈兼其他脈象
沈脈表示有「氣虛」問題,
脈沈而遲 寒邪所傷
脈沈而數 熱邪所傷
脈沈而弱 裡虚、氣陷
脈沈而緊 裡虚與寒邪所傷
沈脈的位置
寸部沈脈: 痰飲水邪聚集上焦, 左腕(心)右腕(肺)
關部沈脈: 寒凝氣滯, 左腕(肝)右腕(脾胃)
尺部沈脈: 腎氣衰虛, 二便異常
數脈的位置
寸部數脈: 上焦有火熱, 左腕(心火)右腕(肺熱)
關部數脈: 中焦有火熱, 左腕(肝火)右腕(脾胃熱)
尺部數脈: 陰虛火旺
脈象與象臓相逆的遲脈
脈雖遲, 但有力, 其遲脈是由於病邪於陽明之腑, 是陽明腑實的實熱造成, 使得氣血滯行。 可由望、聞、問診中查証是否有潮熱,腹滿或腹痛, 甚至便秘, 而舌苔黃厚, 舌質紅等熱証。其為虛(假)寒實熱証, 宜用大承氣湯攻下法, 將熱邪排出。
郭琛 2011-07-02, 德國